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先后成立了十多個澳大利亞研究機構,對這個南太平洋上的新興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內容涉及地理、歷史、社會、文化、文學、藝術、政治、經濟等領域。但由于種種原因,對澳大利亞性格的專題研究尚不多見。
美嘉導師就結合澳大利亞英語的特點和澳大利亞民歌“WaltzingMatilda”的內容[13]105-107對澳民族性格作過初步探討,但只觸及皮毛,很不深入。下面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
二、澳大利亞性格的地位問題
數(shù)十年前,文學園地里有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但沒有澳大利亞文學,文學史家只把澳大利亞文學劃為英國文學的一個分支。至于澳大利亞民族性格,就更沒有獨立存在的地位了。自從1973年澳大利亞小說家帕特里克?懷特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英、美開始在高校開設澳大利亞文學課程,對澳文學的成就和特點開展了深入的研究,承認其獨立的地位。然而澳大利亞民族性格的地位依然受到質疑,更未引起世人的重視。
筆者認為,澳大利亞性格不僅存在,而且在許多方面比美國性格更鮮明、更有特色。
遺傳學告訴我們,人的性格取決于先天和后天兩種因素,前者是遺傳基因,后者是生長環(huán)境,民族性格同樣如此。澳大利亞和美國一樣,發(fā)端于英國殖民,其生理基因是英國的,文化歸屬是西方的,因而無論是澳大利亞人還是美國人,除膚色外表相同外,其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也雷同。這是他們源于同宗文化的共性,是東方文化難以取代的。
三、澳大利亞產生和發(fā)展的背景
著名法國作家和政治家DeTocqueville(1805-59)曾說過:“從幼年可以看到整個人的一生,民族的發(fā)展同樣如此。民族的起源要在該民族身上留下烙印,伴其誕生、促其成長的環(huán)境將對其整個一生產生影響。”[6]x這與中國人“從小看大”的觀點不謀而合,強調幼年對人生的重要作用。澳大利亞歷史學家Russel Ward又說:“要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及性格——筆者),明智之舉是了解它誕生和成長過程中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特殊因素。”[5]2要認識澳大利亞民族性格,就必須探究該民族產生的背景和成長的環(huán)境。
歷史學家一致認為[3]51-69,[4]31-60,[5]23-25,澳大利亞是十八世紀英國資本主義早期混亂的社會、嚴厲的法律和罪犯流放制度、以及美國獨立等因素的綜合產物。請看下列史實:
1、“工業(yè)革命”時期的英國社會問題嚴重,“圈地運動”中喪失了土地的農民淪為流落城市的無產者和經濟危機的犧牲品。到十八世紀后期,人口失業(yè)率高達1/7,失業(yè)帶來貧困,貧困導致犯罪。
2、當時英國的刑法十分嚴厲,規(guī)定處以絞刑的犯罪有兩百多種,小偷小摸也可致十年監(jiān)禁??嵝虩o法解決貧困者的生存問題,更無法緩解其抗拒情緒,因而也無法遏制犯罪的增加,致使監(jiān)獄爆滿。除大批重犯被處死刑外,在不長的時期里有五萬多罪犯被流放到美洲成為種植場主的奴隸。
3、1776年7月4日,贏得了“獨立戰(zhàn)爭”的美國人宣告獨立,結束了美洲作為英國罪犯流放地的百年歷史。
4、繼JamesCook(1728-79)1700年4月29日終發(fā)現(xiàn)了澳洲并將其東海岸命名為“新南威爾士”(NewSouthWales)之后,英國政府一直在探討在這塊南方大陸建立殖民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直至1786年6月,迫于罪犯太多的巨大壓力,英政府指派內務大臣LordSydney(1784-89在任)向國會宣布英王的決定:接受曾隨Cook航海探險并發(fā)現(xiàn)澳洲東海岸植物灣(Botany Bay)的植物學家Joseph Banks(1743-1820)提出的在澳洲建立罪犯流放地的議案,任命ArthurPhillip上校(1738-1814)為新南威爾士總督去澳洲開辟新的殖民地。
5、1787年5月13日,Phillip率領由十一艘海船組成的船隊,裝載著750名囚犯和294名押解人員連同七匹馬向澳洲進發(fā)。船隊于1788年1月26日登臨植物灣,建立了澳洲的個英國殖民點,將其命名為Sydney。英國移民在澳洲的拓荒斗爭從此開始了,因而1月26日成了今天澳大利亞的國慶日。
由此可見,英國罪犯流放是澳大利亞產生的重要背景。它向人們昭示一個強烈的反差:英國人的祖先是盎格魯、撒克遜、朱特等古老的北歐民族,美國人的祖先是頗具文化素養(yǎng)、滿懷希望去新大陸追尋夢想的英國清教徒,而澳大利亞人的祖先則是來自英國社會底層、因各種過失失去自由、帶著鐐銬和絕望充軍到人跡罕至的南方孤島的流放罪犯。
兩百多年間,澳大利亞主要經歷了早期的殖民和拓荒斗爭、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淘金熱”和以后的經濟大發(fā)展,八、九十年代的經濟危機,其間的勞工運動和民族主義浪潮、1901年聯(lián)邦政府的成立,兩次大戰(zhàn)的沖擊和戰(zhàn)后與的廣泛交流,以及長期的性移民等.
社會環(huán)境涉及群際關系和制度運作,而自然環(huán)境則涉及人與自然的調和。歸納社會和自然兩個方面,澳大利亞早期環(huán)境有下列幾個重要因素和突出特點:
1、移民的卑賤身份及其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傷痛
澳大利亞早期居民主要是流放罪犯和刑滿釋放者及其后代,自由移民很少。在初幾十年里,澳洲實際上是英國的大監(jiān)獄。從1788年到1866年的近百年間,有161,000名英國囚犯被流放至此[1]5,是前一百年流放去美洲囚犯總數(shù)的三倍多?!白锓浮币辉~足以表明早期移民的地位和處境。這些流放者在管教人員的監(jiān)督下做各種苦役,日工作時間長達14-18小時,且隨時遭到毒打。據(jù)Governor Sir George Gipps 1838年11月3日遞交給英務部的報告稱:僅1837年,對犯人施用的鞭刑總數(shù)為5,916,鞭撻總數(shù)為268,013,平均每刑撻45鞭,施刑罪名包括懈怠、懶惰、缺勤、逃跑、違規(guī)等[1]6。流放者即使熬到刑滿釋放,也絕無重返英國的希望,只能在這無邊的荒原里苦苦掙扎,尋求謀生之路。他們對遺棄自己的“祖國”有強烈的怨恨情緒。
那些押送囚犯赴澳的官方人員純屬迫于使命,一有機會就會離開這塊蠻荒之地“打道回府”。后來的一些自由移民一般也來自英國社會中下層,因不滿現(xiàn)狀才抱著冒險心理赴澳尋找發(fā)跡的機會,一旦目標實現(xiàn),定然榮歸故里,忘掉這段不愉快的經歷。
總之,這塊與“罪犯流放”聯(lián)系在一起的南方大陸普遍為英國人所不齒,它帶著屈辱的印記,給早期移民留下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傷痛。
2、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和艱苦的拓荒生涯
早期澳大利亞的開拓者,無論是流放罪犯,刑滿釋放者,抑或來此謀生的自由移民,都必須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惡劣自然環(huán)境。正如史學家A.G.L.Shaw[4]17-27描述的那樣,這塊離南極近、地球上存在時間長(16億年)、人居史短(4萬年)、人類探尋艱辛(歷時上千年)、但發(fā)現(xiàn)(1606年)開發(fā)(始于1788年)晚的大陸和幅員遼闊、土地肥沃、資源豐富、山川秀麗、氣候宜人的美洲大不相同。它是珍稀動植物的天堂,但是一塊不適人居的土地。具體講,它與世隔絕,遠離文明,其無邊無際的荒原、大片的內陸沙漠、陰森可怖的叢林、糟糕的氣候條件、常年頻臨的干旱、林火等自然災害令人望而生畏。Shaw明確指出[4]17:早期英國移民在這里遭遇的抵抗不是來自澳洲土人,而是來自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而這種自然環(huán)境有一種“順者昌,逆者亡”“適者生,違者死”的神奇征服力。澳大利亞的早期移民正是在這種無法逃避的惡劣環(huán)境里,在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下進行艱苦的開拓,經過脫胎換骨的“改造”才磨礪成一個嶄新的民族。早期自然環(huán)境在澳大利亞民族性格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3、放縱墮落的父輩和煥然一新的后代
早期移民多為英國社會的“棄兒”,自身文化素質不高,帶著沉重的精神創(chuàng)傷,面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他們許多人自暴自棄,甚至放縱墮落,酗酒、賭博成了他們排解痛苦的重要手段。加之在殖民時期的一個多世紀里(特別是初期),澳大利亞嚴重男多女少,兩性關系非?;靵y,白人和土人同居者也不罕見,男女關系的基礎性多于愛.
4、高尚的叢林人和受人尊敬的叢林好漢
澳大利亞的開拓始于荒野的叢林,其開拓者是那些一無所有的叢林無產者。這一群體在艱苦奮斗中陶冶出許多品質,被譽為“高尚的叢林人”(noble bushmen)[6]5,他們是早期澳大利亞社會的主體。澳洲舉世聞名的畜牧業(yè)及其經濟的全面發(fā)展從本質上講就是這些開拓者用奮斗和犧牲換來的。而叢林人的流動性、坦誠氣、陽剛風韻、團結精神、健強的體魄、堅韌的性格等鑄就了一種叢林文化,其本質特點在大量的叢林歌謠以及短篇小說家Henry Lawson(1867-1922)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動的反映[10]34-35,[14]20-34。
叢林文化的另一重要成分是對劫富濟貧的“叢林好漢”(bushrangers)的崇敬。美嘉導師表示,人類歷史上不乏“綠林好漢”之例,英國有Robin Hood,美國有Sam Bass等。然而在十八、九世紀的澳大利亞,叢林打劫十分普遍,而且得到了民眾的廣泛同情和支持。叢林好漢Ned Kelly和Michael Howe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字,被許多人奉為英雄豪杰。他們身上體現(xiàn)的正義感和叛逆性,智慧、豪爽和勇敢,對伙伴的摯愛和忠誠,以及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已化為民族性格的重要部分[6]415-47。
叢林文化就象叢林本身一樣具有征服力。后來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叢林人將這種文化帶入城市,影響了整個澳大利亞社會,成為當今多元文化的核心。叢林文化直接反映澳大利亞性格,其特點可因環(huán)境的改變而有所改變,但其本質影響是無可改變的。
5、得天獨厚的和平發(fā)展環(huán)境和移民愛國情懷的逐漸轉移
從建國史看,英國是個古老的歐洲文明,有一千多年的發(fā)展史,曾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