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認知研究“零點項目”主管霍華德·加德納博士,從一個比傳統(tǒng)標準更寬泛的角度,對人類的智能進行了考察,將人的智力歸納為八大類別:
種是語言智力,即讀、寫和用詞交流的能力,發(fā)展得好可成為作家、詩人或演說家。
第二種是邏輯或數(shù)學智力,即推理和計算能力,發(fā)展得好可成為科學家、數(shù)學家、律師。
第三種是音樂智力,即感知音調(diào)、旋律、節(jié)奏和音色的能力,發(fā)展得好可成為音樂家、作曲家、指揮家。
第四種是空間或視覺智力,發(fā)展得好可成為建筑師、雕塑家、畫家。
第五種是運動智力,即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chǎn)或改造事物的能力,發(fā)展得好可成為運動員、舞蹈家或外科醫(yī)生。
第六種是人際智力,即察覺并區(qū)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發(fā)展得好可成為政治家、商業(yè)大亨等。
第七種是內(nèi)在智力或自我認知智力。
第八種是自然觀察智力,指人表現(xiàn)出的對自然現(xiàn)象、科學和動物等特別的興趣和愛好傾向。
這8個類型中有些可以在學校課堂里面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比如語言、邏輯、視覺或者音樂智力,人們看到的“天才”都是在這些方面比較突出的人,而有的則需要在實際生活或職業(yè)生涯中才能表現(xiàn)出來,比如人際智力或者自我認知智力。
每個人天生在這8個方面分配的程度都不太一樣,絕大多數(shù)的人分配得比較均衡,看起來會顯得“平庸”;而少數(shù)人在這八個方面分配得不均衡,某些方面特別突出,看起來像“天才”或“呆子”。
雖然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先天智力分布狀況,但完全可以為自己的感到自豪。也許有人寧愿自己的人際智力或者音樂智力低一些,在邏輯智力方面高一些,從而贏得老師、同學和家長的認可。但智力分布不均的“天才”們有心理問題的、處理不好人際關系的大有人在,況且社會的復雜程度越高,一個人在生活和事業(yè)上的成功越不能單純靠智商來滿足。有句格言說得很好:“上帝給誰的都不會太多?!?/p>
由于學校的環(huán)境比較簡單、閉塞,小學、中學、大學里的學生們除了學習成績、體育和才藝,沒有其他可以比的東西,“智商”被變態(tài)地提高到了大家顯眼的位置。但實際上,學生和老師們所言的“智商”,只是真正意義上的智商的一小部分。比如,獲得高中生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一等獎的學生應該足夠“高智商”了吧,但是你看到過幾個中國學生能把組合數(shù)學、群代數(shù)、微分幾何、數(shù)論等數(shù)學分支當中的哪怕一個學好并取得世人公認的成就?8歲就通過鋼琴十級或者小提琴十級的兒童值得表揚吧,但你確信他們能寫出感動世人的曲子或者具備足夠的音樂家潛質(zhì)嗎?背誦整本的漢語字典或者在一分鐘內(nèi)把一副打亂的撲克牌倒背如流很炫吧,但就憑這點本事能成為語言學家或者歷史學家,或者法學家嗎?
在后文盲時代,高智商已經(jīng)不再單純是某些活躍的、大腦比別人早熟了兩年的學生所具備的快速反應能力或者過目不忘的雕蟲小技,而是智力各方面的整體平衡和個別方面的適當突出。
你可以很聰明,但如果夸你聰明的人只是普通人或者你自己,那么要警醒-- 大家都誤會了。智商在真正聰明的人眼里只是垃圾。
一個人引以為豪的東西如果是別人看不上眼的垃圾,可悲;但更可悲的是,一個人為自己驕傲的東西得意了很久,卻在某一天突然醒來意識到自己視為珍寶的東西果然是垃圾。
所以,當你輕易理解了牛頓力學并可以利用微積分去計算一些自然界物體的運動軌跡時,不要真的以為自己足夠聰明,請嘗試著去了解一下“弦理論”,看能否解釋清楚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當你記牢了幾何課本上的公理、定理而對平面幾何、立體幾何的考試游刃有余時,喘一口氣,請讀一下《拓撲學》,看看運動、變化著的四維幾何圖形是不是更有意思。
相信你一定能明白:智商就像口袋里的錢一樣,總有不夠用的時候。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cè)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