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美文化的差異,美國的很多習俗與中國是不一樣的,對于美國留學的童鞋們來說,要入境隨俗,提前了解美國的風俗文化及社交禮儀,避免在美國發(fā)生尷尬之事,下面美嘉導師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的風俗禮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1、說話有禮貌
美國人從小就養(yǎng)成說話要有禮貌的習慣,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與家中父母,兄弟姐妹說話,也都會使用"Hi" (你好),"Please" (請)及"I am sorry" (對不起)等客套話。
2、尊重個人穩(wěn)私
美國是一個特別重視個人穩(wěn)私的,美國人不會問新結識的朋友任何有關個人之經(jīng)濟、宗教及政治等方面的問題,如:「你每個月賺多少錢?」、「你家里都有些什么人?令尊在哪工作?」、「你這房子是多少錢買的?」、「這次總統(tǒng)大選你會選誰?」
3、禮讓婦女
美國人通常不會問婦女(特別是中年婦女)的年齡。有教養(yǎng)的男士通常都會搶先一步去為女士開門、請婦女先行上下車或進出電梯,若與婦女在街上同行時,男士都會走在靠近有車輛行駛的那邊,以保護同行婦女的安全。
4、守法與公德
在美國開車,人人都得遵守交通規(guī)則,不能闖紅燈、亂嗚喇叭,也不應過度超速駕車,而且一定要禮讓行人穿越馬路。
美國人有事得排隊辦理時,都是以到達的先后次序站隊等候,如果有人不守規(guī)矩插隊時,只需說句「對不起,我在這兒排隊呢!」(Sorry, I think that I am the next in the line. )對方便會很不好意思的說"Oh, I am sorry" (對不起)并且大隊伍后頭排隊。
5、看場合穿衣服
美國人穿衣服是因場合而異,與身份無關。達官貴人去參加野餐或爬山等聚會時,一定也是著便裝、球鞋,相反的即使是清潔工人去參加正式的宴會時,也都會穿西裝打領帶的。所以,美國人在應邀參加應酬時,事先一定都要問清楚這個場合應該穿什么衣服。值得中國人特別注意的是,在美國,「睡衣」是只能在室內穿著的衣服,睡衣萬萬不能穿到室外去。
6、宴客重氣氛
美國人在家里請人吃飯時,特別重視宴會的氣氛,餐桌上的刀叉、盤子及餐巾等都會排列得非常漂亮,可是客人卻不一定真能吃到什么好吃的東西。美國人的烹飪不是生吃、水煮,便是放進烤箱里去烤,既簡單方便又容易控制時間,所以當客人抵達時,女主人早已萬事俱備,菜飯全已準備妥當了。此時,女主人的主要任務便是要周旋在眾賓客之間與大家寒喧話家常了,如果這時還得在廚房里忙得團團轉的話,依照美國人的規(guī)矩這是很失禮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應邀去美國人家里做客吃飯時,好能故意晚到十分鐘左右,如此可以多給女主人一點兒時間做準備工作。
7、大人聚會,小孩免請
美國雖是兒童的天堂,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大人聚會卻都不歡迎孩子參加,所以美國年輕父母參加社交應酬時,都得提早在好幾個星期以前就找妥看孩子的人(Baby Sitter ),屆時好來家里看顧孩子。Baby Sitter 的工資都是按鐘點計酬的。
偶爾如果主人說這一次的聚會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時,做媽媽的在出門之前一定都會對孩子一再耳提面命,再三叮嚀孩子在人家家里做客的時候一定得注意言行舉止,要聽話,要有禮貌。所以,美國孩子在外頭做客的時候,都表現(xiàn)得非常聽話和有禮貌。
8、禮輕情意重
美國人不流行送厚禮,但應邀去美庭吃飯做客時,如能選購一份小禮物,如一棵小植物盆景(有根的植物或花卉)帶去給女主人,是非常受歡迎的。
9、喜愛寵物
美國人喜歡養(yǎng)寵物,特別是狗和貓,但是在未經(jīng)主人同意時,好別隨意逗主人家的狗。美國人帶狗出去在住宅區(qū)散步時,會帶著為狗清除糞便的工具和袋子。有責任心的美國人會將家中養(yǎng)的貓狗帶去獸醫(yī)那兒做節(jié)育手術的。另外,無論你多愛狗,都不可以與為盲人服務的導盲犬表示友善,以免干擾了它的導盲工作。
10、美國人的稱謂與簽名
美國人平常都喜歡彼此互相以名字相稱,不帶姓、不帶先生、小姐或太太等客套的稱謂。不但鄰居、朋友、同學、親戚之間如此,在辦公室里同事之間,即使是上司與部屬之間,亦均以名字相稱。不過若是上司與部屬之間,亦均以名字相稱。不過若是上司稱其部下為某先生、某小姐、某太太時,那么這些部屬就應該也稱呼他們這位上司為某先生、某太太、某小姐或某經(jīng)理才行。
在美國經(jīng)常都得簽名,正確的簽名方式應該是同時簽上姓氏與名字,但是不要加上職稱與學位。
11、付小費表謝意
美國人在餐館吃完飯付帳時,一定會給侍應生至少15% 的小費(即帳單金額的15% )。如果服務特別好的話,則付20% 的小費,同樣地美國人去美容院或理發(fā)廳燙發(fā)、剪發(fā),付帳時也付至少15% 的小費。美國人也會給在旅館替他搬運行李的服務員及在停車場為他停放車輛的服務生兩、三塊錢小費表示謝意?;ǖ昱扇藖硭突ɑ蚺_店來送披薩時,也會支付兩、三塊錢的小費。
12、樂捐與義工
美國社會貧富懸殊很大,有很多貧困無依的美庭及個人極須救助,所幸美國很盛行樂捐及做義工。有錢的人或公司常會捐款供醫(yī)學研究,設立獎、助學金及資助貧困家庭等,普通的老百姓也都喜歡出錢、出力,做些量力而為的捐獻或定時到學校、醫(yī)院、養(yǎng)老院或慈善機構做義工服務。美國的高中學生也會定時參與各種的社區(qū)義務服務工作。政府為鼓勵人民樂善好施,無論是捐給公私機構或個人的任何慈善性的捐款,每年在報稅的時候都可以獲得寬減額的優(yōu)待。
13、體貼主人的訪客
美國人是不會做不速之客的,去任何親友家前,一定會先打個電話去問問人家是否方便,即使是去父母、公婆或成年子女家亦不例外。要是有所不便接受來訪,也會直言相告,希望改成其它時間再來。
美國人家里多半鋪地毯,但是美國人在家里是不脫鞋的,所以他們是不會要求來訪的客人脫鞋入室的。美國人認為要訪客脫鞋是不禮貌的,但是在美國的許多東方人家里,女主人會希望訪客先脫鞋再進入客廳的,所以去東方人家,大家會自動脫鞋。
美國人如果在親戚或朋友家過夜,走時一定會把床上的被單、褥單及枕頭套撤下來,將床罩拉整齊,并且也會將已經(jīng)用過的大、小毛巾拿下來放在浴室地上。
14、其它應注意事項
有人打噴涕時,美國人就會異口同聲地對他說"Bless you" ,打噴涕的人也都會說"Thank you" 致謝。
在公共場所避免打嗝,如果不小心打了嗝,就得趕快說聲"Execuse me "。
不在公共場所使用牙簽剔牙。
守時是一種美德,遲到是無禮的行為,若確實有事耽擱,應事先通知對方。
與美國朋友交談時,好運用英語。
談話不可高聲,在一些公共場所,大聲交談是不禮貌的行為。
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
飲食時不能發(fā)出聲音,尤其是在喝湯的時候,特別注意,口中如有食物,不要說話。
不要在公共場所挖鼻子,抓頭,伸臂,打哈欠等。如遇到感冒傷風等情況,應用手帕,紙巾擦拭,不可抽吸出聲。
大多數(shù)美國人不喜歡用先生,小姐,夫人這類的稱呼,他們認為這類稱呼過與莊重。美國人之間,不論職位,年齡,總是盡量喊對方的名字,以縮短相互之間的距離。
美國人交談、示意喜歡用手勢,請人接電話,用聽電話的手勢,請侍者結賬,用寫字的手勢。
以上關于美國當?shù)仫L俗及社交禮儀的介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同學們還有有關美國禮儀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咨詢美嘉導師。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