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到這些企業(yè)提升背景去!
中科院自動化所—人工智能
關聯(lián)專業(yè):計算機,自動化
實驗方向:人工智能,圖像識別,車牌識別
實習日期:2016年7月27-31日
實習簡介:
實習中,學生將會了解人工智能的應用、思想及實現(xiàn),具體以圖像文字檢測與識別作為切入點,以實現(xiàn)終的實驗“拍照圖像中的文字檢測與識別”為目標,展開相關領域知識的講解、討論及實現(xiàn)。實習具體包括4個小實驗及終的大實驗,學生會完成相關實驗報告。實習后,導師將會根據(jù)學生表現(xiàn)出具推薦信。
清華大學計算機實驗室—大數(shù)據(jù)管理
關聯(lián)專業(yè):計算機,軟件
項目地點:清華大學
項目日期:2016年8月13-17日
項目導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后、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數(shù)據(jù)管理與挖掘,信息檢索技術。
項目簡介:
當今,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技術與平臺大行其道,海量的信息和工具開始在云平臺上得以部署。如何快速的檢索用戶關心的信息和工具,正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話題和產業(yè)界應用的急迫需求。
實驗項目一共5天(上午9:00~下午4:30),其授課和實驗內容屬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下信息檢索的范疇,在學習過程中會滲透很多信息檢索的歷史、模型、思想、實現(xiàn)和應用,具體以構建終的實驗 “一種新的海量流程模型高效檢索方法的設計與實現(xiàn)”為目標,展開相關領域知識的講解、討論、設計及實現(xiàn)。
天:
l 信息檢索相關知識介紹、Petri網、Java編程基礎;
l 業(yè)務流程模型表示語言——Petri網及其建模、分析工具PIPE;
l Java編程語言、遞歸函數(shù)設計、UI設計及相關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Intellij IDEA;
l 實驗1:給定自然語言描述的業(yè)務流程,用PIPE工具進行Petri網建模并進行可達圖分析。
第二天:
l 企業(yè)業(yè)務流程展示、重要性介紹、應用場景闡述;
l 信息檢索模型介紹:布爾模型;
l 基于BeehiveZ類庫、jBPT類庫的Petri網導入、遍歷和輸出;
l 實驗2:基于BeehiveZ或jBPT編寫程序,實現(xiàn)Project1中所建流程模型的循環(huán)結構查找及對每個節(jié)點按照深度進行編號的算法
第三天:
l 基于行為語義的流程模型相似性(Trace、CFS、TAR、BP、BP+);
l 基于BP+算法,介紹流程模型特征提取算法設計及其在BeehiveZ、jBPT工具中的實現(xiàn);
l 實驗3:基于BeehiveZ或jBPT編寫程序,實現(xiàn)Project1中所建流程模型的TAR特征提取,并將對應特征輸出到控制臺
第四天:
l 信息檢索機理介紹:倒排文檔、查詢與索引;
l 流程模型的結構特征統(tǒng)計及流程模型索引設計的考慮;
l 全文檢索引擎工具包Lucene與BeehiveZ的集成;
l 實驗4:基于jBPT編寫程序,實現(xiàn)已有的BP+相似性算法的對應索引在BeehiveZ中的設計、實現(xiàn)與集成。
第五天:
l BeehiveZ中流程模型自動抓取程序、自動生成程序的實現(xiàn)機理;
l BeehiveZ中基于關鍵詞、查詢語言和樣例的流程模型檢索機制介紹;
l 實習收尾總結及開放問題討論。
l 實驗5:基于jBPT編寫程序,實現(xiàn)基于已有的BP+索引的基于樣例的流程模型高效檢索,并給出終的測試模型庫規(guī)模、測試環(huán)境及測試結果。
中科院計算所——生物信息
關聯(lián)專業(yè):生物信息,生物工程,醫(yī)學
實習日期:2016年8月18-22日
實習地點: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科學院南路6號
實習成果:推薦信+實習證明
機構簡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創(chuàng)建于1956年,是中國個專門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綜合性研究的學術機構。計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國臺通用數(shù)字電子計算機,并形成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的研發(fā)基地,我國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誕生在這里。在這里工作或學習過的院士有二十余位。隨著學科與技術發(fā)展,從計算所陸續(xù)分離出中科院微電子學研究所、計算中心、軟件所和網絡中心等多個研究機構,以及聯(lián)想、曙光等高技術企業(yè)。
實習簡介:
生物信息學是一門正在迅速興起的學科,它位于生物、計算機、數(shù)學等多個領域的交叉點上,其研究目標是揭示“基因組信息結構的復雜性及遺傳語言的根本規(guī)律”。它通過對生物學實驗數(shù)據(jù)的獲取、加工、存儲、檢索與分析,進而達到揭示數(shù)據(jù)所蘊含的生物學意義的目的。生物信息學的研究重點主要體現(xiàn)在基因組學和蛋白質學兩方面,具體地說就是從核酸和蛋白質序列出發(fā), 分析序列中表達結構和功能的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學的基本任務是對各種生物分析序列進行分析, 也就是研究新的計算機方法,從大量的序列信息中獲取基因結構、功能和進化等知識。在多層次上研究人體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揭示其生命現(xiàn)象,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實習中,學生將跟隨中科院計算所前瞻研究實驗室副研究員一同工作,實際進行蛋白質提取、基因識別分析、序列比對、蛋白質比對等實驗,學生將動手操作,對生物學數(shù)據(jù)進行提取、搜索(收集和篩選)、處理(編輯、整理、管理和顯示)及利用(計算、模擬),并完成導師指定的實驗項目。
實驗內容:
(一) 蛋白質提取
1.實驗材料制備
2.質譜分析
(二) 序列比對
1. 在數(shù)據(jù)庫中搜索相關序列和子序列
2. 尋找核苷酸(nucleotides)的連續(xù)產生模式
3. 找出蛋白質和DNA序列中的信息成分
(三) 蛋白質比對
1. 比較兩個或兩個以上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的相似性或不相似性
2. 同源建模(homology modeling)和指認(Threading)方法
(四) 基因識別分析
1. 識別基因的范圍和在基因組序列中的精確位置
2. 測量密碼區(qū)密碼子(codon)的頻率
中科院化學所—垃圾講解
關聯(lián)專業(yè):化學,物理
項目日期:8月23-27日
項目地點:中科院化學所(中關村)
項目成果:實驗報告+推薦信+實習證明
導師簡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為有機污染物的光催化、電催化降解及微觀機制。共發(fā)表SCI學術論文27篇。參加編寫英文學術專著2部;擔任國際雜志Int. J. Photoenergy (IF=2.663) 和ISRN Chem. Eng.編委。
實驗簡介:催化電化學是物理學(主要包括流體力學,電學)和化學(主要包括電極過程化學,多相反應化學和催化反應化學)交叉構成的學科。在環(huán)境科學,生物化學等領域中具有重要的應用,如垃圾降解、污水處理等。
實驗目標:
1. 熟悉電化學常用實驗器材;完成參比電極、鹽橋等實驗器材的制作;
2. 明確電化學研究體系的構成及其主要研究方法,了解循環(huán)伏安技術在電化學研究中的應用,并通過開展有機化合物的催化電化學氧化研究,進一步認識循環(huán)伏安技術應用;
3. 獨立完成一個催化電化學氧化體系的設計與實驗(如:食用油質量檢測)。
實驗內容: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