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嘉導師介紹,低齡留學一直備受關注.僅僅對比兩組數(shù)據(jù)就能看出個門道:2004-2005年的時候,在美國讀中學的中國大陸籍人數(shù)不到500人。十年之后,2014-2015年,已經(jīng)超過5萬人。在這個日益壯大的人群里,有一個話題一直牽動著所有家長的心:小留學生的心理成長和健康。
“多大年齡合適留學? ”“初中留學是否太小了?”“我的孩子是否合適留學?”“我的孩子出去了,沒人管怎么辦?”
這些都是眾多家長開始接觸留學的時候,此事雖然重要,但是小留學生的心理健康所得到的關注是滯后的,很多時候做父母的都是處于被動的反應狀態(tài),等著事情發(fā)生了,才采取措施:休學,轉校,留級等等。
小留學生在海外生活,表面行為上各色各型,學霸名校錄取類型的,毫無方向游蕩類型的,更多的是明顯的”成功”和明顯的”失敗”之間的。不管學生屬于哪種,心理的健康不容忽視。今天美嘉導師分享一個故事,折射出一些心理問題。
故事:
今年5月份,我很榮幸結識一位太原媽媽。出于對我的信任,她很誠懇地邀請我為她的兒子Henry提供美國大學的升學指導服務。目前在美國印第安納州就讀10年級的Henry,住在一美庭里.平時上學,放學,兩點一線,生活很有規(guī)律,而且令人欣慰的是他跟寄宿家庭和睦相處,關系得當。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對這樣的現(xiàn)狀算是滿意的。俗話說:沒有新聞就是好的新聞. Henry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應這位母親的要求,我約了Henry遠程視頻交流,主要目的是相互了解,建立信任。受益于當老師的經(jīng)歷,跟十幾歲的青少年快速建立信任是我的擅長。交流不到30分鐘,我能明顯地感受到Henry身上的一種拘束感,甚至有些壓抑,總是感覺到他有所思,但話到嘴邊又吞回去了。初次談話,交流的很不痛快,就如同血管里出現(xiàn)一定的堵塞,血液流通受阻。Henry有口難言,所以為了讓他放松,我就開始把話題轉移到自己的身上,把焦點聚到了我自己,并跟他開始分享更多自己曾經(jīng)當小留學生的經(jīng)歷,一些非常個人的故事。當說到自己曾經(jīng)來美初期所遇到的種種困惑的時候, Henry開始慢慢打開自己的心扉,終于向我拋出了隱藏于內(nèi)心的一個問題:“你覺得作為小留學生,是否就應該兢兢業(yè)業(yè)地做個好學生”?他的言外之意是在問我他是否可以不規(guī)規(guī)矩矩地過每一天,可否做一些雜事。
當Henry問我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意識到他既是看到了我是過來人,有著類似的經(jīng)歷,同時又把我當作一位長者,意圖從我這尋求支持。仔細聽你能聽出他在問問題的時候,心理已經(jīng)有著自己的答案,他所需要的是我給予他一個肯定.我猜想他之前在中國的學校以及家里的時候,是一位”好學生”或”懂事的兒子”。我其實并沒有辦法立刻幫助他打開心結,但我很好奇的,也小心翼翼地深挖了一下:“如果你的想法跟別人對你的期望存在沖突之時,你會如何處理”?Henry說,“我會先把自己的想法放起來?!?/p>
Henry目前的迷惑不至于嚴重影響生活,他暫時還是能夠達到別人的預期,做一位“好學生”或者“好兒子”;但是在學習之外的選擇,他既好奇,想嘗試很多,但又擔心自己成績會受影響.矛盾!這種矛盾實質(zhì)上是健康的,有價值的. Henry若沒有留學,可能他的迷惑不會那么強烈并且頻繁。首先,在中國大家更多的是一心只念圣賢書,因此學生們要么主動要么被動放棄課外活動機會;倘若Henry留在中國,也就不會面臨選擇,也就不會有困惑;其次,因為留學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Henry作為一名懂事的少年,海外求學心理上是有負擔的:只能成功,不許失敗,不然首先就對不起家人。再者,學生本來在中國是就讀于一所重點學校,那么到了美國之后,心里總還是抱著自己是一位“重點學校學生”的定位,因此不能輸給在中國的“自己”。因此自己一切“不務正業(yè)”的想法,只能先暫時放棄。
那么,小留學生的這種問題應該如何妥善解決以及如何預防?答案在于家庭。
其實解決辦法也挺簡單:真正的去愛---無條件的支持,無條件的接受。當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認可是無條件的時候,跟學習成績,大學錄取,比賽名次都沒有關系的時候,他的內(nèi)心會變得自由,豁達。也只有在內(nèi)心得到了解放之后,一個少年才能夠開始真正的成長,對外界也會慢慢形成獨立并客觀的認識,教育從而一步步開始。
更多留學資訊請咨詢美嘉導師。
美嘉教育官方微信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公眾微信號 meijiaedu 相信專家的力量!美嘉教育官方微博
掃描左側二維碼或添加官方微博美 嘉教育 相信專家的力量!